对高考有模模糊糊的概念,大概是在上一届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吐槽他们开始的。我们吐槽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一个传奇师姐身上。当时她发挥的特别好,英语化学物理都接近满分,总分更是进了全省前十。这在我们那还挺轰动的,以至于我们物理老师把“她就是高考填空题漏写单位扣了一分才没能满分的”当经典案例兴致勃勃地讲了好久。我们高二那帮愣头青的关注点当然不在这里啦,而是津津乐道她是怎么做到谈朋友高考两不误的。几个跟上一届有渊源的同学,总是在八卦完他们知道的小道消息以后,愤愤地总结一句,“她啊,就是走了狗屎运。”
后来这师姐读完国内那所著名学校的本科,去美国一所著名的学校读生物学博士,在读到博四的时候忽然放弃,转到另一所学校读心理学博士,然后写论文、答辩、毕业。还算一帆风顺吧?至少看起来如此。可是论文上交之后不到一周,她就在住所自杀了。她的同学在facebook上建了一个纪念小组,我在那里看到她的照片,才知道原来这个传说中的师姐,曾经在上学路上见过无数次,就是那个扎小辫的腼腆小姑娘啊。
我还去下载了她的博士论文。在序言里,她用了一段感谢导师,用了一段感谢父母,然后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感谢上帝这几年对她的眷顾。论文主要是分析东亚学生在北美求学寻职中所受到的心理挫折的。我想她大概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太过于感同身受,以至于走不出来吧。不过真相到底是什么,大概也无从知晓了。后来听我妈说起,那师姐出事以后,她爸妈一下子老了十岁,她爸爸偶尔还出出门,她妈妈就整天在家以泪洗面。她爸爸劝她妈妈,就当她是老天跟我们开的玩笑,到人间来哄我们三十年的。
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?
因为适逢高考,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自己当年高考的回忆之中,大都是这个调调:“如果当时多做对一道题,人生是不是就能改写?”之类的。
还好介子老师没有调入这种情绪之中,而且让我非常期待下文。^_^
书写从“我”这个对象中跳出来,成为了“我眼中”的人与事,这就是我喜欢介子老师文章的原因。
谢谢,简直是受宠若惊,不过恐怕这故事要烂尾了。。
啊~ 读到第二段第三个分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–不会是你之前说的那个心理学大师姐吧,结果还真是。。唉,我现在已经回到通过物理出去再说的路线了,一方面觉得真的能出去安定下来才是王道,当然碰到现在的他也让我感觉要赶紧稳定下来。心理学真是一个属于知识不变成智慧就会有危险的领域啊。。
对,要保命先,理想可以慢慢来。
唉,说不来的感觉。好像看不透世界的时候焦虑,太所谓的看透的时候也容易焦虑。伤脑筋。
你为啥总能碰到奇人奇事?
话说我当年十分向往心理学, 盆友说”读心理学要有钢铁一样的神经, 你…”
于是我就缩了.
至今我果然还活着!我因此一直记着这位盆友…
这位盆友挽救了祖国这个大花园里面的一朵小花……
Bad Story,心酸